宣传图片一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经验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08-02 点击次数:


 7月29日,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国库布其沙漠。以"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为主题的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举行。
  论坛上,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政要、企业家、专家学者就库布其治沙模式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绿色经济合作、沙漠治理与消除贫困、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对话,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绿富同兴、政企共赢、普惠全民:库布其模式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中国经验
  库布其蒙语意为"弓上的弦",黄河为弓,大漠为弦。千年以来,这里赤地千里,飞鸟难越。
  在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引领下,赤黄的库布其穿上了绿色盛装,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库布其成为"胜利在握的弓弦"。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在专家看来,库布其沙漠治理突破了以往简单依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思维,创新性引入了市场运作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作,探索走出一条绿富同兴、政企共赢、普惠全民的治沙模式,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库布其模式颠覆着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当绿色成为人类的需求,当生态成为文明的核心,当科技在高歌猛进的时候,沙漠不再被称为洪水猛兽,人类不再屈从于大漠的宰割,最终让我们认识到沙漠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净土,人类要与沙漠和谐共生,这就是库布其模式向人类昭示的理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以上,其中90%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荒漠化防治与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投入,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荒漠化的面积持续减少,程度不断减轻,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转变,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成功典型。
  "回顾这些年的治沙经验,有四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加强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集成技术的开发;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三是不断完善防沙治沙技术及标准体系,制定防沙治沙的标准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四是推进防沙治沙国际科技合作。"万钢说。
  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在论坛现场,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分享了他的治沙故事。
  "在我的人生童年记忆中,有两个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是饥饿;二是沙尘。所以在我小的时候就有两个梦想,一个梦想是把门前的沙漠搬走;另一个梦想就是让人们不再饥饿。"王文彪说,正是这样的梦想支撑着他走上了漫漫治沙路,并在大漠深处扎根了30年,"30年白了头发,绿了沙漠"。
  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引领亿利在库布其把治沙和扶贫紧紧结合在一起,而这也成为共享沙漠经济的重点所在。
  "把沙漠治理和扶贫结合起来,这是库布其治沙一个特别大的亮点。"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秉军指出,在治沙中库布其把富起来和绿起来相结合,治沙时更多地考虑当地牧民怎么办,怎么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为他们解决居住问题、收入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问题,通过治沙和产业发展实现了与农牧民的和谐发展。
  在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看来,贫困和沙化互为因果,土地沙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脱贫问题,防沙治沙必须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承担起生态惠民、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使命。
  "一方面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吸引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为他们提供劳动岗位,增加劳动收入;另一方面要利用沙区的资源,最少量消耗水资源,科学适度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带动群众持续脱贫,实现防沙治沙和农民增收双赢。"张建龙说。
  "30年的探索告诉我们,必须坚持规模化、系统化的沙漠生态综合规划治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通过沙漠经济反哺沙漠生态治理,同时要创新,坚持持续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王文彪说,沙漠生态修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只有创新机制找到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寻求荒漠化治理的全球合作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不仅是自然生态领域的难点,更严重影响全世界消除贫困、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有36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引领,寻求荒漠化治理全球合作,成为嘉宾们热议的另一焦点。
  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特别代表普拉迪普·梦噶指出,联合国土地荒漠化公约呼吁可持续管理土地,减少干旱,改善土地退化,要在技术创新和合作基础上,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并且和政策整合在一起,才能把点连成线,形成应对荒漠化的合力。
  经过多年艰辛探索,库布其治沙成就得到国际组织的充分认可,联合国在库布其设立了"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并正在向"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全球荒漠化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发展经验。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的十几亿人口长期饱受风沙之患。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指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世界发展意义重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较为脆弱,要把中国沙漠治理的创新和经验向"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世界传递出去。
  "近年来,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不仅让中国人民实现绿水青山的梦想,也有利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的繁荣。"希腊前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指出,当前,荒漠化的挑战已经跨越了国界和政治,需要各国和各方共同努力合作来应对挑战,共建生态文明.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 责任编辑:bet38365365管理员